摘要:这两天,网络上热传一张“史上最全水果卡路里对照表”。“火龙果热量这么高”“反正椰子是不敢吃了”……面对“赤裸裸”的数字,不少人吓了一跳。
这两天,网络上热传一张“史上最全水果卡路里对照表”。“火龙果热量这么高”“反正椰子是不敢吃了”……面对“赤裸裸”的数字,不少人吓了一跳。医生表示,对减肥者和糖尿病患者来说,这张表确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。
不甜的水果热量并不低
在这张历数了近百种水果热量的对照表中,蜜枣、椰子、菠萝蜜以“绝对优势”,“领跑”卡路里排行榜前三名。而草莓、木瓜、西瓜则成为了常见水果中,热量比较低的几个。
令不少人感到奇怪的是,一些口感并不十分甜的水果,比如石榴、火龙果、猕猴桃等,也破了每100克50卡的“大关”,远将葡萄、蜜橘等“甜果子”“甩在身后”。
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营养科医生梁婷婷指出,有的人误解,不甜的水果热量就低,于是挑不太甜或并没有完全熟透的水果,大吃特吃,最后反而可能会导致血糖方面的问题。
只吃水果并不能减肥
很多人认为,水果替餐能减肥。“其实可能达不到减肥效果。”梁婷婷说,很多水果本身的热量不低,猛吃一气,可能远远超过正常饮食提供的热量。
而如果一天只吃一两个水果,可能开始效果明显,一旦恢复正常饮食,便很容易反弹。加上迅速的减肥会增加肾脏、肝脏的负担,不利于健康,因此,她也不建议每天只吃微量的水果餐。
但是她也指出,如果一周有一两天的时间,只吃水果加牛奶或酸奶,可以让肠胃得到休整,对身体有很好的调整作用。
水果最好在饭前吃
为了满足人体维生素的摄入要求,三餐时最好也搭配水果。不过,不同于很多人饭后吃水果的习惯,梁婷婷指出,水果尽量餐前吃,提前5分钟即可。除了可以产生一点饱腹感,避免吃太多,更重要的是,从消化的角度看,饭前吃水果,营养能够更好地被吸收进人体。
吃水果避开8个误区
误区一:想吃就吃。水果含较多的有机酸和单宁类物质,有些还含有活性很强的蛋白酶类。吃的时机不对,可能对胃产生刺激和伤害。天津营养学会理事长付金如说:“比如香蕉,镁含量很高,空腹吃太多,会造成血液中镁钙比例失调,可能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。一般,多数水果适合在饭前1—2小时左右食用。”
误区二:多吃没坏处。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蔡东联指出,每天食用水果在200克左右为宜。大部分水果的膳食纤维含量较高,吃太多会引起胃痛、腹胀。此外,胃肠虚寒的老人不可多吃柑橘;胃肠不好或便秘的人应少吃柿子。有些人吃了菠萝会诱发过敏,胃肠病和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吃为好。香蕉含糖和钾很高,血糖高者和肾功能不全者要少吃。
误区三:水果能代替蔬菜。虽然水果与蔬菜的营养很相似,但水果不能代替蔬菜。如白菜、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,要比苹果、桃、梨等高出10倍左右。可如果想满足人体一日的维生素C推荐量,则要吃5公斤富士苹果。
误区四:水果维生素含量最高。维生素是个大家族,成员很多。水果可能富含其中某些成分,但也有其“短板”,比如水果不含脂溶性维生素,且多数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有限。
误区五:水果当饭,养颜美容。蔡东联介绍,水果中蛋白质、脂肪以及钙、铁等含量较少,长期拿水果当饭,必定造成蛋白质、脂类等摄入不足,造成营养不良和贫血。
误区六:多吃水果能减肥。虽然按单位重量算,水果热量比米饭低,但因其口感好,容易吃多,一不小心,糖分摄入就超标了。这样不仅不能减肥,甚至会起到反效果。
误区七:防农药得削果皮。水果皮和其皮下部分往往是营养最丰富的部分,扔掉未免可惜。事实上,大家不用过分担心果皮上的农药残留。我国已明确禁止在果蔬等直接入口食品中使用高毒农药,而且大部分水果在采后数日甚至数月后才被食用,农药基本已经分解。蔡东联建议,吃水果前可以反复冲洗,或在淘米水里浸泡一会儿,祛除其表面残留物质。
误区八:洋水果更营养。“洋水果”运输、包装、储存费用高,售价也高。为了卖相好看,这类水果可能会用保鲜剂处理,或在表面打蜡,保持外表光鲜亮丽,但营养成分还是会在运输中逐渐损失。因此,水果最好吃本地、当季的。